中共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向优秀共产员郑德荣同志学习的决定

期次:第1344期       查看:189

郑德荣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2018年 5 月 3日,因病逝世,享年 93岁。

郑德荣同志,男,汉族,1926 年 1 月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先后在“奉天”和“新京”求学,1948 年从国统区投奔到解放区,入东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前身)二部短训班学习,1949 年转入历史系本科学习,1952 年提前毕业留校任教。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 年首批招收三年制研究生。1980 年至 1982 年,被选拔借调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任《中共党史大事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编写组”副组长 (主持工作)。1983 年被教育部评为教授,1986年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评定为博士生导师,是全国高校首批中共党史学科三位博士生导师之一。1999 年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2004 年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终身教授)。曾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并长期兼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毛泽东思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列第一位),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党组副书记)、顾问,吉林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长、名誉会长等职务。

郑德荣同志毕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 。郑德荣同志一生致力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诸多领域的教学研究。这些工作与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密切相关,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紧密相连,与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一致。从中国共产党建党 60 周年纪念活动开始,每逢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大纪念活动,从毛泽东诞辰 100 周年开始,每逢纪念毛泽东诞辰的重大纪念活动,以及有关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纪念活动,均著文参会,正面发声。二十世纪 80 年代,直面一些人对毛泽东思想的怀疑甚至否定,郑德荣同志以卓越的政治胆识、巨大的理论勇气牵头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的科学体系,回应质疑,正确引导社会思潮;90 年代,与时俱进,科学思辨,深刻阐释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年届九十,信念弥坚,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连续发表了关于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特征等内容的 10 余篇高水平论文。

郑德荣同志毕生“明师道、铸师魂、讲师德、怀师爱” 。郑德荣同志将爱国爱党的家国情怀和党性原则贯穿学生培养的始终,注重红色基因的传承,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学生,教育理念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向同行。郑德荣同志勤奋创新、为人师表,是严师典范、良师表率和人师楷模。“乐以终身治学科研,悦以毕生授业解惑” ,以“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学风育人育才,坚持立德树人,以身垂范,言传身教,既严谨治学,又对学生宽厚仁爱,桃李满天下,60岁之后开始培养博士生,30 年间培养了 49 名博士生,培养的学生中多人成为中共党史学科和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社会各界领军人才。

郑德荣同志为我国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吉林省社科理论发展、东北师范大学的教学改革和为基础教育服务做出了突出贡献。郑德荣同志曾作为吉林省唯一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出席全国会议,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作为中共党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带领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博士点成为全国高校最早的三个中共党史博士点之一,主持的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在教育部对全国高校 147 个社科研究机构评估中荣获榜首。郑德荣同志曾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国家教委主办的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二等奖一次,被评为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专家,多次荣获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优秀教师、长春市师德标兵、长春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郑德荣同志经历了民族的苦难,见证了奋斗的历程,期盼着伟大的复兴,是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见证者和贡献者。为学习弘扬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发全校师生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激情,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决定,在全校开展向郑德荣同志学习的活动。

学习郑德荣同志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郑德荣同志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郑德荣同志高举旗帜跟党走,坚持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学术选择,是党性原则与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被誉为“红色理论家” 。

学习郑德荣同志探索创新的学术精神。郑德荣同志终生致力于中共党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共党史学科的一面旗帜。他视学问为事业,视学术为生命,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郑德荣同志治学严谨,学术成果丰硕,出版学术著作 40 余部,在《求是》 《马克思主义研究》 等高水平报刊发表学术论文 260 余篇。 《毛泽东思想史稿 (修订本)》 开创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配发。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高校文科通用教材,再版五次,发行量达百余万册。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学术空白,匡正了传统学术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得到胡乔木、胡绳、胡华等著名党史学家的肯定,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

学习郑德荣同志甘于奉献的大爱情怀。郑德荣同志从教六十七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淡泊名利,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所想、所研、所得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贡献了毕生精力。郑德荣同志将爱作为教育的灵魂,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对学生葆有仁爱之心,严爱相济。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滋润学生的心田,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习郑德荣同志永久奋斗的高尚品格。郑德荣同志把“理想、勤奋、毅力、进取”作为座右铭,将坚定信念融入学术、教书育人融入生活、研究创新融入生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以顽强的毅力攀登科学高峰。以 60 岁退出领导岗位为新的起点,培养博士,出版著作,发表文章。90 岁之后仍然老骥伏枥,持续创新,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上来,承担了国家课题,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成果。住院期间,仍在病榻上反复修改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入选论文,临终前两天还在听取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真正体现了一位老党员、老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史学科的无比热爱、对高水平境界的不懈追求。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当前,东北师范大学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大批像郑德荣同志这样信仰深沉、学养深邃、修养深厚的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凝神聚气,促进发展。学校各级党组织要深刻学习领会郑德荣同志的崇高精神,将学习活动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同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的要求,深入挖掘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掀起“学习郑德荣同志,做四有好老师”的热潮。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要像郑德荣同志一样,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做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以实际行动写好新时代教育的奋进之笔,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共东北师范大学委员
2018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