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和我的人生

期次:第1344期    作者:李蓉   查看:99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够成为郑德荣老师的学生,是我一生的荣幸,也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先后在重庆的西南师范学院读书和在天津任教的我,不时拜读到郑老师的大作,特别是有关毛泽东思想和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等方面的著述,其鲜明的观点、严密的论证、对问题宏观的把握,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1988年夏季和秋季,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分别在长春和昆明主办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和中共党史社会主义时期研究的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我的论文有幸入选,这样得以两次见到尊敬的郑老师,聆听其教诲,我很受教育和启发。

郑老师所在的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研究专业,是1987年全国党史界第一批博士点中唯一一个设在北京外的博士点。在我和许多年轻人看来,这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德高望重的学术界名人、博士生导师,该是令人敬畏、高不可攀的。但是,郑老师对待青年人却是那样的和蔼可亲,鼓励青年人奋发向上。我不禁对老师的学问和人品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和仰慕之情。“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在郑老师的鼓励下,我报考博士研究生,踏上了新的人生路。

郑老师引导我们逐渐步入中共党史科学研究的神圣殿堂。他严谨治学,从德、才、识三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专业水平,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要求学生熟悉和驾驭史料,关注和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既重视翔实的史料,还要有理论性地分析,注意从战略高度高屋建瓴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研究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在郑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下,我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研究课题,多年后仍不改初衷。

“师者,人之模范也” 。郑老师为人师表, 学问做得好, 做人方面也是人生楷模。他和师母把学生当亲人、 家人, 平时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每逢节假日, 总是把来自各地不能回家的学生邀请到家, 共度愉快日子……学生离校多年,仍然为之操心,随时为其人生之路指点迷津。学生们的成就,凝聚着老师许多心血。有了老师的指引,才有了学生更加绚丽多彩的人生。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永远是我人生的无价之宝!

(作者为郑德荣先生1989级博士生,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一部巡视员、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