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郑德荣式好老师故事展示(三)

向美而教的筑梦人

——记我校文学院王确教授

期次:第1356期       查看:190


“我记得在临近期末的一天,王老师上课前,送给我们全年级200多名同学每个人一支卡通中性笔,当时真的是特别惊喜也特别暖心。 ”在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学生孙琪琪眼里,这支在文具店里仅售两元钱的卡通中性笔,已经超越了本身的价值,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我想,作为老师,就送他们一个礼物吧。 ” 王确老师说出了他送礼物的初衷:“人生只有那样几十年的历程,而最精彩的就是既懂事又还没有老去的那个年龄。这一阶段正是他们学习、奋斗、做事业的过程,我希望所有学生都能快乐地度过自己的人生。 ”

“快乐”是王确老师课堂上的第一个关键词。他的课堂非常自由,上课的地点,有时是在教室里,有时是在大自然中。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学生,没有一成不变的传统,包括课堂,都可以有健康的改变和超越;而人,更是要勇敢地追求梦想,超越自我。吴洋洋就是王老师“快乐课堂”的受益者之一。“王老师会根据你的个性引导你,然后选择一个适合你的东西。比如,以前王老师就跟我说过,我特别适合当老师。那个时候我自己都没感觉到,但是王老师说我的表达能力特别好,对学生有一种天然的热情,他说这个东西对老师来说是最重要的。 ”这位深受王老师影响的学生,现在已经是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名副教授。

“兴趣”是王确老师课堂上的第二个关键词。他所从事的美学研究,是一门弹性和包容度都很强的学科,投考他的研究生,有相当数量的跨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入学后,王确老师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关于“兴趣” 。在他看来,硕士和博士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要完成他们的学位论文。这个过程非常艰辛,尤其是博士论文。那么如何才能完成呢?关键就是尽量找到自己有兴趣的话题,按照自己感兴趣的方法,去完成一个规定的目标。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徐科锐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经历:“王老师在认真分析了我的知识框架、知识能力、学习能力等等之后,让我继续在音乐学这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我是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去研究它,所以做起来就感觉非常自由。 ”

“珍视”是王确老师课堂上的第三个关键词。他珍视学生的每分钟时间,珍视与学生的每一次相逢,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而这种“珍视”也是对学生多样性的尊重,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程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创造出了美学领域多个首部和第一。无论是博士生及云辉的论文 《全景画美学实现》,董赤的 《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 ,还是赵强的论文《“物”的崛起———前现代晚期中国审美风尚的变迁》,孙德宏的 《新闻的审美传播》,在各自研究领域内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快乐、兴趣、珍视,这些词汇的核心是王确老师渴望学生能够在完整的环境中成长和接受教育,这些关键词逐渐聚合,最终形成了他的教育理念,那就是“人是目的” 。以“美”塑美好心灵,以“爱”育莘莘学子,这是王确老师自1983年中文系毕业留校,成为教师那一天起,便一直追求的教育梦想。其实,王老师心中最大的期许就是希望学生们都是善良的人,或是有人文情怀,或是有同情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他认为,既然立德树人,做人就是第一位的,学生心中能够有一种良知是特别重要的。

“促我觉悟,催我自信,王老师让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35年,寒来暑往,送走一代代芳华学子,青丝不知不觉变成了白发。值得欣慰的是,王确老师多年的言传身教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他们接过了老师的使命,在师范教师的岗位上继续着美的教育和德的传承。“我们看到王老师对待学生,对待学术,对待自己的工作是这样一种态度,所以我们决定留下来,希望能够沿着王老师的路继续走下去。 ”东北师大文学院赵强副教授谈到此时,眼里满是感激和坚定。

而已经64岁的王确老师仍然非常忙碌,在退出文学院院长的岗位后,他得以拿出时间参加国内、国际各种学术会议,虽然他很不愿意坐飞机,但是想到能在会上发出东北师大的声音,他便有了足够的动力。王确老师笑着说:“我想的是,他们会介绍我是东北师大文学院的人,然后我会说点什么,或是即兴的,或是有准备的发言,我想为东北师大、为咱们文学院争得一点话语权。 ”

向美而教,大爱筑梦。35 载静水深流,王确老师坚守信仰,默默奉献,用最美的师德之光,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无愧于未来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