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拳拳初心共守校园

期次:第1375期       查看:807

筑牢防疫一线演绎最美逆行者

——校医院防疫抗疫纪实

记者 闫冬 学生记者 王鹊晓

2020的庚子年春节,这个本应是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时刻,却以一种令人们始料未及的方式打开了序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牵动每一名国人的心。

东北师范大学校医院方岱敏院长,自1月21日南关区卫生局发出《关于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措施的紧急通知》,安顿好家中妻儿后,便立刻通知取消休假,在长工作人员全员上岗,带领着校医院的66名医护人员,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这场阻击疫情的战斗之中……

“忙中有序,才为良策”

校医院迅速反应,成立了医院防控领导小组。院长方岱敏、党总支书记刘晓龙任组长,带头冲在一线指挥。下设组织协调组、医疗护理组、后勤保障组、医院感染管理组,各小组各司其职,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设立预检分诊处,确保不让一例病例进入校园;形成新冠肺炎的门诊筛查方案,进行环境消杀,做好相关医学隔离条件准备;部署隔离区、建立返校学生筛查流程,由保健科王桂霞主任、体检中心吴晓蓓主任亲率,积极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部门联系、沟通,寻求专业指导,做到依法合规处置返校有症状的学生。对在校学生进行隔离指导和心理疏导,监测体温及身体状况......短短几天,一套忙而不乱、忙中有序的疫情应对流程措施便已呈现在学校师生们的面前,让大家在这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安下心来。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我随时听候调令,请组织放心!”“秉承治病救人初心,经过慎重考虑,我请求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队伍”“愿与我院共渡难关!”一封封“逆风而行”的请战书令人动容。“已返回长春,随时待命!”“我请求去一线!”微信工作群中更是被此起彼落的请战宣言瞬间刷屏!有人临时取消行程,有人匆匆安顿好家中老人,有人来不及叮嘱年幼的孩子……疫情就是命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没有人犹豫退缩。

面对外省旅游归校的40余名留学生,校医院立刻采取隔离措施,由2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测温小组,每天至少两次进入隔离区近距离观察,监测每一名学生的体温状况并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

根据实际情况,校医院成立三个医疗救护梯队,并将8名党员和医护科室负责人编入第一梯队之中。1月26日,由党员方岱敏、王翠华、郭秀文、董莹等人组成的第一梯队进入了隔离区。在准备不完善、防护不全面、对疫情了解不充分的防疫早期,正是这支第一梯队冲在了工作最前线,检查安全、排查隐患,为第二、三梯队做出表率,为后续工作顺利展开奠定坚实基础。之后郭巍巍、黄海峰、高红梅、张桂兰等医护人员相继进入隔离区为隔离者诊治、处置。

“众志成城,凝心聚力”

由于在国家统一管控调度下,各类紧缺物资优先支援、保障湖北武汉等重点地区,省内资源也要向接诊重症病例医院倾斜,作为基层医院的校医院,在医疗物资采购方面的压力随之增加。

对此,校医院上下齐心协力,派出工作小组,由刘秀峰副院长亲自带队,遍寻全市范围内的各家药房,后续又发动校友会,或由校领导出面与相关医疗器械公司沟通联系。全院是一心,全校一盘棋,每个人都竭尽所能,确保医疗一线的物资供应。截止目前,没有出现因医疗物资不足而影响防疫工作的局面。

勇者无畏,冲锋防疫一线;医者大爱,定能驱散阴霾。在东北师范大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校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迎难而上、勇挑重担、齐心协力,必将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保驾护航!


用责任和担当倾力守护学校国际学生健康和安全

——东师国际学生防疫抗疫纪实

记者 闫冬 学生记者 张荟莹

2月7日下午五时,长春市已万家灯火,很多家庭都开始享受美味的晚餐。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及学生工作部、后勤管理处等一行来到南苑食堂。

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期,食堂里只有寥寥数名留学生分坐在食堂里,杨晓慧亲切地询问他们封校以来的生活身体状况以及相关需求。一名留学生举起大拇哥,为东师点赞,并用不熟练的中文说:“现在食堂每天的菜品都挺丰富,我们现在很好,很健康很安全。感谢东师,感谢中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对853名国际学生,尤其是在校的393名国际学生高度重视,紧急响应,召集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汉学院、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校医院、国际学术交流服务中心等参加的工作会议,迅速下发中英文版的微信推送告知国际学生疫情防控相关情况,精准筛查国际学生数据,对在校国际学生进行生活帮抚和心理疏导,安置临时返校的国际学生,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国际学生的服务管理。

迅速响应,全校一盘棋

与中国学生不同,国际学生由于自身的差异性给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近六成国际学生假期不回家,选择到中国其他城市或其他国家短期旅行、探亲访友,出行地点多,接触人员复杂。

为了精准筛查国际学生信息,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协调国际学术交流服务中心及20个学院(部)等100余名工作人员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进行筛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在线上建了5个工作群,分别关注学生动态、返校、数据统计等信息,100余名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工作群,并通过微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摸排本学院(部)学生动向,并在工作群实时更新数据。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一些国际学生最初不愿意向老师告知自己的假期安排。为了确保信息详实准确,线下20余名工作人员到国际学生宿舍进行逐一排查。从1月29日至2月3日,经过100余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统计,学校精准掌握了国际学生的动向和身体健康状况。

细致帮扶,一个也不能少

心理学院西班牙籍硕士研究生从泰国旅游回来,经由北京返回长春,因接触的环境和人员比较复杂,回校需要隔离。受到网上一些不实信息的影响,这名留学生一听到需要隔离,情绪十分激动。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学院老师细致耐心地给他解释隔离的状况,“学校已经启用了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大楼,条件与你住的宿舍是一样的,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你和其他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会统一配送一日三餐,保证日常的生活必需品。可以上网,与亲朋好友联系……”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劝导,这名国际学生主动搬进了隔离宿舍,他在与负责老师聊天时说,“我为之前的不理解、抵触道歉,现在终于认识到了学校的做法是非常必要的,祝老师们平安健康!”“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现今,微信群里一条条来自不同国家国际学生的消息,让老师们十分感动和欣慰。

目前,学校隔离的国际学生有40余人,除了保证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学校还组织了一支心理团队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除了隔离国际学生,在校的国际学生还有393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协调后勤管理处开通假期已关闭的校园超市,对于超市中没有的商品,进行订单式服务,由超市工作人员统一在校外采购回来后,分发给学生。

对在长以外的国际学生,学校积极联系当地高校或社区,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经管学院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1月20日到达武汉后滞留在武汉,身上现金不足,学校及时联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妥善安置该生在武汉的住宿及日常生活;经管学院加蓬籍本科生,看望居住在沈阳的哥哥,随着疫情的发展,该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学校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联系其所居住小区所在社区,为其送去口罩等防护物资。

勇担使命,守护学生安全

寒假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景萍声带上有一个结节,医生要求她禁声,但她不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依然奋战在工作一线,协调校内外为国际学生争取防护物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党员孙德胜,爱人是医生,工作异常繁忙,孩子年幼体弱,年前刚刚出院,年后又患肠胃炎和感冒,但他克服家里的困难,每天来校,日夜奋战,为学校近500名在校国际学生提供帮助。

“有一名返校国际学生刚到学校,但手机没电了,联系不上……”1月30日凌晨一点,国际汉学院副院长、党员刘涛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把这一情况告知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百元。两人冒着零下二十几度凛烈的寒风,火速赶到净月校区,寻找这名学生,踏着星空,在净月校园寻找约30分钟后,委托给辅导员毛世帅带到本部校医院进行体检、隔离,两人又赶往长春机场接另外三名国际学生。

面对各项急难险重工作,每名工作人员都毫无怨言,不辞辛劳,党员干部更是冲在一线,身先士卒,用责任和担当倾力守护学校国际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每个人都义不容辞,誓要保护好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请国际社会放心!”这是学校留管人员在疫情面前许下的庄重承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定会到来……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东师净土

———保卫处防疫抗疫纪实

记者 闫冬 学生记者 王鹊晓

1月26日以来,为应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降低外来疫情传播风险,保卫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封闭校门,坚持班子成员全天在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进出校园人员管理工作,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同时,保卫处也加强了校园巡查力度,坚持24小时巡逻,强化重点区域管控,筑牢疫情防控校园防线。越到紧要时候,越显精神品质;越是重要关头,越能映照初心;越在关键时刻,越看担当作为……

实行更严格的校门管理

“由于现在是疫情期间,所有外来车辆无法进入校园,还请您谅解”“校内人员请出示您的通行证,特殊时期,感谢您的配合”……严格值守,认真查询,态度温和,平均每名值勤人员要在室外零下20多度的瑟瑟寒冬中站立执勤5个小时,而这却是保卫处守卫校门的工作人员近两周以来的常态,但他们从来没有一丝松懈,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1月27日起,按照上级和地方政府要求,保卫处协同后勤管理处正式封闭除本部校区西大门、净月校区雕塑门外,总计大门十余个,就连有较大缝隙的围栏也仔细地查缺补漏。门岗每天24小时不间断执勤,平均每天查验、审核、登记、测温入校人员400余人次,车辆200余辆次,阻截和劝返外来车辆和人员百余次。严格落实了对校园进行封闭管理的要求,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成功确保了防疫抗疫期间的校园井然有措,安全有序。

封校初期,一些家属想进校散步,对不让进校的举措不理解;个别老师进校没带一卡通,认为“核实身份信息耽误时间”……保卫处工作人员耐心与之沟通,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赞许。

实施更周密的校园巡逻

“既要守好门,确保校园防疫的第一道防线,又要做好校园内部的安全防范”“咱们不能只前线紧张,后线就松弛了”……面对防疫期间校园内部的日常巡逻问题,保卫处的同志们同样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防控期间,保卫处克服人力紧张的问题,依托校园视频监控平台,做到人防、技防、物防有机结合,坚持每天昼夜不间断巡逻检查,特别是对人员聚集的公用楼、学生宿舍等场所进行重点巡查,确保学校安全设施有效运转。深夜,当校园内所有师生都休息的时候,只有巡逻车在安静的校园里穿梭,细细检查学校的每一座楼宇、每一条小路,不放过每一处死角,不留一丝隐患,默默守护校内师生的安全。

对平时的工作场所按时消杀病毒、每日定时报告、建立战疫工作日志等工作更是有条不紊的推进着……保卫处的同志们做到了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实到岗位上。

凝聚更强大的安保合力

“我们携手一定会渡过这次疫情!”“我宣誓,恪尽职守,守护好东师西大门!”“特殊时期,同舟共济!大家要有担当有责任,防控住疫情就是保护了家人和朋友!”……从1月23日保卫处内部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通知》起,微信群里就每天都是大家互相鼓励、彼此打气的话。

处长于景成每天忍着脚伤未愈的伤痛,疫情防控期间,始终工作在一线,严抓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副处长高世军克服家里孩子高考、父母年迈需要照顾的困难,昼夜坚守在岗位上;科长韩强孩子刚上小学,将孩子送到岳父家,自己坚持工作和休息都在学校;因部分市内通勤线路公交车停运,净月校区徐晨每天骑自行车近一个小时来校……无论是“前线”门卫们需要的口罩,还是“后线”消杀需要的消毒剂,皆是各处都紧缺的一线物资,面对这样严峻的情况,校卫队长于海军个人出资2000余元购买口罩、消毒液;校卫队班长朱向顺、队员朱玉臣等人积极努力寻找口罩等物资交到队员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再艰巨的工作也能完成,再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风雨同舟,共克时艰,虽疫病无情,但防控有温;虽“铁面无私”,但心意拳拳。众擎易举,勠力同心,细密琐碎的困难很多,但大家誓要克服困难,共渡难关之心更盛。保卫校园,他们一直在路上!

远方有你守护有我

———学生工作队伍防疫抗疫纪实

记者 谭海洪 学生记者 张弘毅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不一样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波及全国。作为人员密集场所,高校的安全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而做好学生工作,就成为学校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一环。

这个寒假,东北师大本科生加全日制研究生共25453人返乡,留校41人。有525名学生身处湖北,其中51名在武汉。截至目前,全校确诊病例数为0,全体学生身心均处于良好状态。这意味着疫情来临时,要第一时间“摸清家底”“稳住军心”,要对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实时掌控”“有效引导”。这背后不仅仅是200余名学工战线教师面对25493名学生的巨大任务量,更是老师们把“严守”当作防护的盾牌,把“关爱”当作抗“疫”的武器,以有速度、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工作举措,严爱相济、夜以继日的投入与付出。他们努力将不安化为希望,将担心化为信心,协力打赢抗“疫”攻坚战。

敏锐预判,抢占先机有速度

速度就是战机、速度就是生命。早一刻行动,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就多一份保障。1月21日,在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当日,学生工作部门就凭借多年学生工作的高度敏感性,启动紧急预案,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全面部署、组织学生部门防疫工作。

当天,学工部门制定了《学生工作部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预案》;下发了《关于做好疾病防控及相关情况统计的通知》,要求各学院(部)立即组建“工作联络群”,启动“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全面把握学生健康情况,科学指导学生防疫抗疫;“东师拾全拾美”微信公众号当天推送了《安小全告诉你,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那些事》;通过“学工在线”工作群,转发了相关文件,要求各学院(部)学工组、全体学工战线人员要高度重视防疫工作,指导学生做好新冠肺炎防控,要面向全体学生转发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明确要求“重点关注武汉等地区学生”。

凭借政治的敏感性、决策的超前性和发布的及时性,学生工作部门许多工作都走在疫情蔓延之前,这些科学的预判、火速的行动与超前的应对措施,为后续工作赢得了先机。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七,东北师大的学生工作队伍已开启了全员“战斗模式”。

科学研判,统筹部署有高度

1月22日,学校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后,学生工作部门在原有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领导机构,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学生工作组,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党委关于做好学生防疫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学生工作战线要密切关注、精准排查、持续跟进、重点帮扶。

1月27日,正月初三,学工部门根据以往经验研判初五后将有学生陆续返校,这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压力,因此,通过“东师拾全拾美”微信公众号面向全校学生发布《致东北师范大学全体同学的一封信》,号召广大学生按照学校统一部署不要提前返校,同时坚定防疫信心,加强自我防护,保持身心健康。入情入理的表述第一时间“稳定了民心”,学生们表示“非常理解”“一定配合学校”,有的学生当即退掉了返程的车票。

疫情发生在寒假,学生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还有学生去了国(境)外。而学生工作战线的同志们亦身处各地,大多数人不在长春,有的在国外学习、度假,存在黑白颠倒的时差;有的老家在山村,网络信号极弱,而工作设备只有一部手机;有的同志刚刚有亲人去世,有的同志亲人病重;有的同志挂职刚刚结束,有的同志正要蜜月旅行……为了统一思想、激发斗志,学工部面向学生工作者发布了《致学工战线全体同志的一封信》。信中指出,全体学工战线的同志都是党员,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国难当前,全体党员同志要经受住考验,提高思想认识、抓好工作落实、创新工作方式,迎难而上、共克时艰。这封信有力地“鼓舞了军心,激发了斗志”。2月11日,学工部门下发了《关于建立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工作部门副处级以上干部包保责任制的工作方案》《关于在全校学生工作战线成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党员突击队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层层压实责任,成立党员突击队,鼓励党员同志“冲锋第一线,战斗最前沿”。战时状态,学生工作部门以及各学院(部)学生工作组,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召开音、视频会,传达文件、提高认识、研究部署、交流经验。努力做到“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定得更周全一些,把行动落实得更坚决一些”,全力打好抗“疫”攻坚战。

八仙过海,执行落实有力度

学生工作部门紧紧围绕“底线、红线、高线”意识,既要保底线,第一时间“摸清家底”,要对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实时掌控”“如数家珍”;又要划红线,务必保证学生不提前返校;还要树高线,对学生开展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和学业生活指导。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全校107名本科生辅导员、75名研究生辅导员全部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保证工作“不掉线”。精准掌握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假期行程和健康状况。每天严格落实“排查-报告-反馈”制度,利用电话、微信、QQ等与学生“一对一”联络、“点对点”沟通,随时叮嘱学生务必不要提前返校,实时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波动,及时传达国家有关精神、学校相关部署和权威机构发布的防疫知识,确保联系学生全覆盖、无遗漏,“一个也不能少”。

点面结合,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分类施策。同时,学生工作部与后勤、保卫、校医院等部门开展联防联控,密切联络重疫区学生,重点关注其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针对假期留校学生,下发寒假留校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做好留校学生联系、慰问工作;制定下发《寒假期间学生提前返校工作流程》,做好个别提前返校学生安置和管理的准备工作。

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学生防疫心理工作。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敏锐捕捉到了非常时期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第一时间建立了“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各学院(部)心理专员-学生朋辈辅导员及心理委员”三级联动机制,组建网格化心理支持服务团队和网络辅导志愿团队,通过专业培训指导他们做好身边同学的心理疏导工作。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由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专业教师24小时在线提供心理辅导,全面调研学生当下心理诉求,实时解答学生后台疑问,做到预防与干预相结合。同时,自身有组织地接受专业培训,每天开展工作研讨,确保为师生提供高水平、专业的心理辅导。面向辅导员发布了《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自身心灵的净化者———致全体辅导员老师的一封信》,向各学院(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疫心理工作的通知》《防疫心理危机排查反馈建议》,并通过“东师心晴”微信公众号发布多篇防疫心理相关推送,确保防疫心理工作延伸、落细到每一位学生。

守护有我,关爱学生有温度

何处不战场,哪甘作旁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位东师学生工作者都在竭尽全力,俯下身、做到位,守护每一名学生。

随着疫情的发展,武汉封城,全国空巷。“居家隔离”一天两天不难,但时间久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显现。“寒假延长不知道干点儿啥?”校团委组织开展的东师青年“云成长”系列活动给出解答,通过云互动、云健身、云学习、云训练、云实践等形式,丰富学生假期生活;“东师拾全拾美”微信公众号开通专栏,打造了“打赢战‘疫’”和“学院战‘疫’进行时”两个专题,不定期发布《东师硬核宅家指南》《东师学子三字一话共战“疫”》《东师满分儿女操作指南》《“理想与成才”假期修炼秘籍》以及各学院(部)疫情防控的有益做法。“特殊时期被迫停工,家里的经济有些紧张,下学期的生活费不够了怎么办?”别怕,学生资助与管理中心发布《致全校资助对象的倡议书》,着重对湖北籍资助对象及家庭进行了电话寻访和疫情摸排,切实解决学生困难。“下学期就毕业了,就业还没着落咋办?”别愁,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分别向全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致信,并推出“线上招聘+网络宣讲+网络双选”招聘云服务,密切关心和服务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实践证明,解决实际问题是解决思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非常之事见非常之情。作为学生们“主心骨”“贴心人”,辅导员们也纷纷结合专业实际,运用各种实招高招,指导学生合理充实地度过非常时期。化学学院辅导员李思逸取消了早已计划好的新婚旅行,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线上学习活动,如优质网络学习资源推荐、读书打卡、布置寒假作业等,化学学院的本科生罗叶子说:“现在老师天天在群里督促大家打卡学习,还给我们找来了很多学习资源,这次寒假反而比以往的假期更有效率了。”体育学院辅导员杨志更是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每天设计一套无器械居家健身动作,录制视频发送给学生,带领学生宅家锻炼,既增强体质,又不荒废专业训练。“又是要读《史记》的一天”“同学,你的《中国历史》读的怎么样了?”“原始时代、青铜时代、古典时代,怎么做梦都是世界上古史啊”……翻看几位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本科生近日的朋友圈留言,你会发现,他们又被辅导员催着学习了,而他们怀孕6个月的辅导员曾艳老师,努力克服孕期的种种不适反应,不分昼夜地工作……辅导员在摸查信息时,假设与每名学生的通话只需3分钟,那么联系全校学生也要打上1275个小时。而实际情况往往比一通3分钟的电话要复杂许多:有的学生在净月校区需要统一接到本部安顿;有的学生疫情爆发时正在外地旅行不敢回家,直接返校需要隔离照料;有的学生在国外参加短期交流项目,回国航班被取消;有的学生假期外出打工没回家;还有的学生粗心写错号码导致电话不通……遇到困难,就解决它!“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学工队伍用行动做出了生动回答:老家信号不好,就跑到山头上跟学生们联系,电话一直打到后半夜;学生电话号写错了,就想办法联系学生家长的单位、当地政府和公安局去找;学生在校医院隔离观察期间,每天都去送餐、安抚;亲自开车把净月校区的留校学生接到本部安置……“这个时候咱们必须要把学生们都‘按住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只要疫情过去,学生平安,‘蜜月’在家过,更有意义”“今天学生主动给我打电话了,说是想帮老师分担,要做心理辅导志愿者,太欣慰了”……工作群里一句句互相鼓励的话,温暖着每一个东师的“逆行人”。

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学生工作队伍全体人员在疫情面前,尽锐出战,全力以赴,不留死角。本来处处是战场,何处不乏逆行人。有这样的速度,有这样的谋略,有这样的信念,有这样的勇气,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不能击败我们的艰难困苦,终会让我们更加强大;也期待着他日疫情散去,师生相聚,必是雁归静湖,星映紫光。


隔离病毒不隔爱暖心后勤铸战“疫”后盾

——后勤管理处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记者 徐萌

“今天是‘立春’,食堂特别给我们每个人赠送了春饼,也给了我们对抗疫情的信心和力量,希望疫情早日消退,感谢食堂的工作人员!”

为缓解学生们的焦虑情绪,也给大家加油鼓劲,“立春”这天,后勤管理处为留校隔离观察的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份春饼。学生们写下这封感谢信,感谢后勤工作人员在非常时期给予的关爱和温暖。

自疫情发生以来,后勤管理处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党员干部带头,全员上阵,攻坚克难,对管辖的各生产经营单位、服务单位展开工作部署。严抓场所消毒,严控人员出入,筹措防疫和生活物资,保障在校人员饮食健康安全……后勤管理处以最为严格、全面、人性化的防疫措施稳稳地守护着全校师生共同的家园。

镜头一:党员变身“送餐员”

“同学请开门,餐到了。”中午时分,小张同学打开宿舍房门,接过热乎乎的饭菜,心里一阵暖流泛起:“辛苦了,谢谢您!”。虽然这位“送餐小哥”带着口罩,但经过十几天来的一日三餐,小张对这身印有“东师饮食”的工作服已经相当熟悉,特别是对前襟的这枚党徽印象深刻。疫情期间,按照防控工作要求,两校区40名外地返校学生需要隔离观察,如何让他们吃得好,吃得健康,成了后勤管理人员的心头大事。为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加饮食营养、提高免疫力,食堂按照营养搭配,推出了一份有60多道佳肴的菜单,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定制配餐。饮食服务中心的党员同志主动承担起“送餐员”的任务,准时为隔离区的学生送上一日三餐。在这样紧张的形势下,饮食服务中心不仅从来没“对付”过,还努力用真情和关爱为孩子们准备“小惊喜”,“立春”的春饼,“十五”的汤圆……让人暖胃又暖心。

镜头二:防疫、消毒不留死角

清晨7点,校园内晨光熹微,寂静的教学楼里回荡着细密的脚步声和喷洒液体的气雾声,一位后勤工作人员正背着药箱,严格地执行着每日的消毒程序。疫情发生以来,后勤管理处严抓场所消毒,每天2次对两校区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等50余处公共区域整体展开通风、消毒;对食堂餐厅、餐具每天定点3次消毒,对工作人员更衣区、后厨操作区、食材存储区、售餐区、就餐区等进行消毒、紫外线杀菌;用医用酒精擦拭电梯轿厢和走廊窗台,甚至对校园的地面、垃圾站、垃圾箱也进行消毒处理。严格对进入学校的师生员工、留校学生进行体温监测和记录,要求食堂工作人员执行测温、消毒程序确认安全后方可上岗。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严峻,采取的措施也进一步调整、越发严格。门把手上每天更换的塑料膜,电梯内设置的一次性按键专用纸巾,校园内的防疫宣传展板,口罩专用丢弃箱……偌大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宣示着后勤人对这场战“疫”一丝不苟的态度。

镜头三:“代购”小分队破解购物难

校园封闭管理后,学生难以购买日用物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勤管理处成立“代购”小分队,设立登记处,统计需求后无偿为大家采购物资并送到宿舍,代购人员的手机备忘录里,满满地记录着学生们的“代购清单”。“卡多娜:4个果子面包,1袋M&M巧克力豆,2L伊利牛奶”“诺萨:1块力士香皂,2支snickers巧克力棒,6个金枪鱼罐头”……由于生活饮食习惯不同,有些隔离观察的留学生需要代购牛奶、面包、巧克力等各类生活必需品,有时需要跑上很多地方才能找到确切品牌的商品,工作人员都是有求必应,不辞辛苦,尽力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每天奔波往返校内外的采购人员,“微信步数”总是名列前茅。原本假期歇业的“南苑超市”也被重新召集起来了,后勤管理处协助并要求其做到三个“保证”:保证营业时间从8点到17:30不缩水,保证商品与市场价格一致不涨一分,保证采购物品来源安全可靠。

镜头四:不打无准备之仗

疫情发生以来,后勤管理人员与时间赛跑,紧急加购口罩、消毒粉、医用酒精、测温枪等防疫物资。但随着疫情严重,采购压力与日俱增,全市各家药店、医疗器械公司,线上线下能找到的所有渠道都跑了个遍。面对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学校领导亲自出面协调相关医疗器械公司,甚至将自己实验室里的酒精拿出来调配消毒液,帮助解决了燃眉之急。全校上下一心,多方努力,防疫物资得以充实保障,也让大家对打赢这场战“疫”更加有底气。饮食服务中心也加大采购力度,从“三证”齐全的食品经销商处采购食材,严格执行安全流程,妥善存储,保障在校人员吃上“放心饭”,甚至为疫情缓解后随时可能的大规模师生返校做好准备。

镜头五:并肩战“疫”的后勤人

腊月二十九,在学校统一安排部署下,后勤管理处立即做好多项工作预案。大年初一,经过值守人员多次测温,发现一名湖北返校学生有发热迹象,后勤管理处处长温尚斌得知后,立即通知大家启动预案,匆匆离开大年三十晚上才回到的家乡,踏上了返程的道路。这个春节,和他并肩战斗的还有近300名后勤管理处的党员干部和普通员工。假期从未休息过的饮食服务中心主任徐凤德,这一次更是开启了“连轴转”模式,以最短时间制定出5项相关制度;宿舍管理中心的一位党员同志腿骨折了,拄着拐杖也没能阻挡他奔向工作一线的坚定步伐;疫情导致交通不便,有的员工需要在严寒中跋涉一两个小时才能来到校园,却无人迟到;为了避免消毒用品对食材的污染,食堂工作人员必须要抢在食材到位前完成消毒工作,每天当家人还在熟睡时,他们就迎着月光踏上了校园小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默默付出,负重前行。

在这次战“疫”中,后勤人始终以冲锋的姿态,站成了防疫工作的“排头兵”。疫情尚未平息,战“疫”仍在继续!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后勤人将继续保持不畏艰险,不辞辛苦的工作作风,用汗水和爱心铸起坚强后盾,守好校园净土,与全校师生奋战在一起,共同迎接春天的到来!

隔空不隔爱:湖北学子,和你们在一起!

记者 闫冬

学生记者 王鹊晓 张荟莹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人民、全校师生的心中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牵挂———湖北。大疫当前,全校教师、全体工作人员虽身处异地,心却与每一位湖北籍学生牢牢系在一起。

“全面筛查,精准帮扶”

学生处和研究生院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迅速响应教育部下发的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通知,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学生工作部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预案》,面向全体学生转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并明确要求“重点关注武汉等地区学生”。

疫情发生后,学生处和研究生院务求精准把握湖北籍学生信息,组织全校辅导员进行细致地信息筛查,对全校湖北籍的427名本科生、139名研究生的姓名、学院、年级、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统计,为做好精准帮扶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同时建立了湖北籍学生一对一联系机制,19个学院(部)副书记、辅导员逐一进行电话沟通,了解学生近期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生活学习状态等,稳定学生心态,解答学生困惑,第一时间实现湖北籍学生所在学院(部)副书记联系工作的全覆盖。学院的院长和书记也纷纷通过视频、微信等方式,与湖北籍学生联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动态。截至目前,东北师范大学566名湖北籍学生,没有一例确诊或为疑似病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学生处和研究生院的全体工作人员务求做到全面筛选不错漏、精准排查到细节,将每一名湖北籍学生的事都当作头等大事,把每一名湖北籍学生的安危时刻记挂在心头。

“将防疫工作做到心里”

“你能这样想很棒!放平心态,接纳自己的紧张。”“保持规律作息也很重要,我可以和你一起制定一个每日作息表”“憋在心里让你感到不舒服的话,可以和朋友同学多聊聊天。”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的老师专业耐心、细致入微地对待每一个像这样的网络咨询。

疫情爆发以后,中心的5位教师科学研判疫情可能给学生、尤其是湖北籍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迅速与各学院沟通,第一时间建立了“心理中心-各学院(部)心理专员-学生朋辈辅导员及心理委员”的三级联动机制,开通网络防疫心理辅导。对湖北籍学生的生活状态、个人情况、亲属情况以及心理状况四个维度43项指标进行了摸排,根据受疫情影响的不同将学生分为四级,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现实指导和实际帮助。

隔山隔水不隔爱,封城封路不封心。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的老师们在疫情面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主动用“心”护航。有的老师第一时间飞抵长春,靠前战斗,担当重任;有的老师不顾眼睛不适,长时间与学生保持线上交流,只为缓解学生们焦虑的情绪。最终确保配合学校防疫工作,将心理支持服务落实到每一名湖北籍学生的心里。

以心传心,在疫情面前,为学生筑起一堵无形的防护墙;以情暖情,在特殊时刻,助力学生平稳渡过难关;以爱育爱,虽相隔千里,却始终与他们在一起。

“多方守护,温暖传递”

抗疫不松劲,何处不战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为打赢防疫战昼夜运转的每一个部门,为守护师生安全坚守岗位的每一位员工,为牵挂学生安危时刻忧心的每一名教师,都在为守护每个湖北籍学生的身心健康做着不懈的努力。

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大力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分别向全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致信,整合各用人单位信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线上宣讲、双选、面试、咨询等功能,并推出个性化的“线上招聘+网络宣讲+网络双选”招聘云服务,密切关心和服务即将走上岗位的应届、尤其是湖北籍毕业生,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如果延时复工、封城封路对家里有影响,就跟老师说,经济方面的困难学校会努力想办法帮你们解决!”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党支部在湖北省多市宣布封城、全国复工日期一再延长的消息传来后,立即通过网络视频、电话会议等形式多次组织开展专题会议,成立四个宣传小组,设身处地考虑湖北籍受资助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分别针对全校63名湖北籍资助对象进行了电话寻访,细致耐心地询问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方案,对我校湖北籍资助对象给予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学校启动“疫情防控期间专项困难资助”,对新冠肺炎防控以来出现的临时和特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帮助。

此外,校团委发布《校会君温馨提示:延期开学,‘宅’家防疫!》,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延期开学并提出8条防疫倡议,策划开展东师青年“云成长”系列线上活动,鼓励广大湖北籍东师学子不畏大疫、共克时艰。而全校有湖北籍学生在读的19个学院(部)同样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坚持“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个都很好”的原则,做实做细疫情防控工作。密切关注学生状况,掌握学生动态,实现摸排过程信息直达,积极与相关部门开展联防联控,切实保证所有学生的健康安全,勠力同心抗疫情,众志成城克时艰,共同打赢防控阻击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凝心聚力,母校为你们排忧解难;患难与共,所有东师人与你们风雨同舟。待重逢,愿你从樱花又一次盛开的城市走来,再看这静湖水暖草长,定已再无忧患病痛,正是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