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东北师范大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期次:第1372期       查看:231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东北师范大学在原有良好的思政工作基础上,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等各个环节,构建了以“学科思政”为理论引领、以“课程思政”为主渠道,以“日常思政”为主阵地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学科思政”为理论引领,打造全程实效“闭环”

东北师大把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10 月末,东北师大党委书记杨晓慧主持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科思政”建设及重大项目培育专项工作推进会,对学校“学科思政”工作进行了部署。

学校“学科思政”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汇集校内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一流专家,以重大项目培育为抓手,打造三段式全程实效“闭环” ,切实推动学校“学科思政”“课程思政”与“思政学科”建设同向同行,拉动学校相关学科“学科思政”的全方位建设。

“闭环”的第一段是找准各专业学科与思政学科的契合点。各学科专家通过对本专业学科与思政学科的梳理,寻找到二者基于共同教育目标导向的契合点,进而找到相和相融的研究机制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传媒科学学院张文东教授找准影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即美育,来进行项目的设计和规划。

“闭环”的第二段是将研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机制和实践模式进行实验,将研究落到实处。心理学院盖笑松教授以青少年人生观的发展与培养为项目课题,从心理学学科建设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探索青少年人生观培养的可行途径及有效措施为目标,深入全国 31 个省份进行调查,将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

“闭环”的第三段是提炼学理性方案。将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反馈给研究项目,进而提炼出学理性方案,教师团队在研究-教学-研究过程中,实现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建设。

目前,学校已先后启动两批学科思政重大课题培育工作,基本覆盖校内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累计投入 200 万专项经费,设立 20项重大培育项目。

以“课程思政”为主渠道,共筑协同育人“同心圆”

马克思主义学部冷雪梅副教授所讲授的“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认同‘共同安全’理念”《形势与政策》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采用了研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先锋代表,被学校推荐参加吉林省高等学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已于10月顺利晋级决赛。

东北师大秉持“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牢牢抓住 “课程”这一育人主渠道,建立了以“立德树人”为圆心,以思政理论课、专业课、通识课为同心圆环的“大思政”课程格局,扎实推进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相互融入。

加强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支持力度。划拨专项经费,增设思政课改革专项。专项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部,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落实党政负责人讲授思政课制度,学校党委常委、学院 (部)主要负责人严格遵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属性,结合专业特长制定教学方案,实现所有学生、所有思政课程全覆盖,在讲授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如采用不超过30 人的小班研讨式教学,突出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以大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要讲授内容,每学期至少讲授 11 次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的理论课站位高、视野宽、基础厚,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推进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改革,建立教材育人、课程育人、 实践育人、 有机联动的育人体系。学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审议制度建设, 紧跟国家政策要求, 建立了 “教师-学院-学校” 三级责任制。哲学社科科学专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本统编教材。学校划拨专项经费支持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手牵手”教学团队建设,目前已建立 5 个手牵手教学团队。在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中,通过“基础教育名师论坛”“城乡反差式师德体验活动”等建立师德体验长效机制,培养良好师德师风。学校开展“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建设,突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目标达成,强化价值引领和能力养成。学校在承办的首届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通过精心研制评价指标,将“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的理念和经验举措辐射全省,将“有效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做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作为首要评价指标。

构筑以“育人”为核心,支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启动“抓两端促全程”通识课程建设,包括第一学年的“引航助力教育” 、第四学年的“集成深化教育”的通识课程等,促进学生本科期间全程能力的提升。其中东师“新生研讨课”由在各个学科领域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教授、学者进行授课,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深受新生的欢迎。马克思主义学部庞立生教授以小班教学的方式,带头讲授新生研讨课《我们时代的精神生活》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接受思想的洗礼,引发灵魂深处的思考。

以『日常思政』为阵地,铸牢培根育魂『共同体』

10 月 30 ,学生处党支部走进学院开展了“掌握防骗知识,筑牢安全意识”主题安全教育,增强了学生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关注学生安全,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生处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查”和“改”贯通起来的重要举措之一。

东北师大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本,聚焦学生价值导向、 发展取向和需求指向, 以教育做 “实” 、 服务做 “精” 、 底线守 “严” 、 队伍做 “专” 为主线,创新工作模式,把思政教育渗透到第二课堂。

教育做“实” ,推进学生日常思政工作落地生根。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品读大会”“真理的力量”大讨论等活动,组织学生党员骨干“学习之路”主题红色体验实践活动,推动理论的入脑入心,引导学生将爱党爱国之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组建“理想与成才”报告团,组织全校颁奖典礼及巡回报告会,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树理想、共成才”的热潮,让崇尚优秀、学习先进成为东师学子的风尚和追求。

服务做“精” ,解决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东北师大持续完善“精智就业”模式,不断研发市场潜力评估模型,建立横纵联合的市场开发模式;改版升级用人单位招聘系统,开发就业互选平台与数据分析平台,提供更精准的信息服务;开展“个性化”指导活动和“智能化”就业困难帮扶,实现了更精准的人职匹配。东北师大始终坚持“满溢着爱”做好资助工作,推出全新的困难生量化测评模型,引领了全国困难生认定工作的智能化发展;积极抓好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知恩感恩教育,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底线守“严” ,确保学生稳定与校园安全。东北师大实施“四个一”工作模式、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通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等系列活动,培育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典型,推进融合式教育。为应对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学校建成并优化学生心理发展中心新场地环境,开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 慕课,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深化与长春市心理医院合作联动,为教育对象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引导其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队伍做“专” ,探索理论与实践融通发展新机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平台,与美、日、俄等国十余所世界百强高校的顶尖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有关学者长期驻校讲学,为学生思政工作提供了高端智库。坚持“周讨论、月交流”案例研究,鼓励大家把发现的问题变成课题,把管理上升为学理,把经验转化为成果,成为学有专长的“小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