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召开 “双一流” 建设周期总结工作专家评议会

    本报讯(张锐报道)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的要求,推动我校“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9月18日,学校组织召开了“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专家评议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校特邀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教授为评议专家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中科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中科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韩杰才教授,中科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徐宗本教授,中科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张跃教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李景虹教授,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教授,复旦大学郭坤宇教授以及我校原校长史宁中教授为评议专家组成员,对我校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进行了评议。学校党政领导杨晓慧、刘益春、王延、马晓燕、韩东育、郭建华、兰恒斌、常青、徐海阳,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柏维春,校长助理薛利锋出席了会议。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确教授、刘宝教授以及副主任委员,一流建设(培育)学科、学院(部)、学校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杨晓慧主持。会上,校长刘益春代表学校做了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年来我校“双一流”建设总体情况、一流建设(培育)学科主要成绩,深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改进措施。他指出,部属师范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我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目标定位,在破解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新突破,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师范大学办学模式上有新举措,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上有新作为。刘益春强调,在本轮建设周期,6个一流建设学科和2个一流培育学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彰显学科优势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引领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同时,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团队建设“三位一体”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PI制),创新性地探索了有东师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他表示,学校未来将着力克服区位、师资和资源等方面的困难,从学科结构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育、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等方面入手,坚持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特色,坚持“四个面向”,力争早日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专家组组长钟秉林教授主持专家评议环节。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周期建设总结报告并审阅了相关材料,对我校“双一流”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与会专家表示,东北师大建设思路清晰,目标定位准确,红色基因、师范特色和学科优长得到有力凸显,“创造的教育”理念、“大思政”格局、学科建设PI制等经验和探索富有总结、借鉴与推广价值,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高,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圆满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专家组一致认为,东北师范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与建设方案符合度高;涌现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整体建设成效显著,贡献影响不断提升,目标任务达成度好,社会表现度强。特别是在有限的经费支持下,工作推进扎实高效,取得如此成绩,更显难能可贵。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发挥一流建设学科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带动作用,巩固提升教师教育优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希望教育部、吉林省继续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将东北师范大学纳入一流大学的建设行列。杨晓慧在总结讲话中,对专家组做出的高度评价、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学校将认真学习、领会、吸纳专家组的意见与建议,有效落实到周期总结和下一阶段“双一流”建设工作中,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强。今后,学校将牢牢把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目标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双一流”高质量建设步伐。今年是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问效之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的通知》,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周期建设自我评价。学校对此高度重视,从学校、学科两个层面开展总结自评工作。学校层面,由校领导亲自挂帅组建了学校自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家评审组和工作组,对学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自评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学科层面,各一流建设(培育)学科组建自评工作组和专家评审组,形成本学科自评报告和专家评议意见。此前,学校组织召开了一流建设(培育)学科建设周期总结工作评议会,对各学科的总结工作进行了评议。

  • 教育部党组第三巡视组巡视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工作动员会议召开

    本报讯 9月19日,教育部党组第三巡视组巡视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巡视组组长崔邦焱作动员讲话。教育部巡视办负责同志提出工作要求。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作表态发言。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益春主持会议。巡视组副组长孔祥彬及巡视组全体成员出席会议,东北师范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学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中层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委员、党代会代表、教代会代表、工会委员、教授代表、中青年教师代表、离退休人员代表、学生代表列席会议。根据教育部党组统一部署,巡视组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全国巡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政治巡视要求,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紧扣被巡视党组织职能责任,深入查找政治偏差,对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和部党组工作部署情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情况,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情况,落实巡视、审计等监督发现问题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巡视组在学校工作6周左右时间。巡视期间,设专门接访电话:0431—85175575,受理时间为: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设专门电子邮箱:xunshizu3@moe.edu.cn。设专门邮政信箱:吉林省长春市1016号,邮编130024。根据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组主要受理反映学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下一级主要负责人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

  • 我校党委书记、校长赴京参加教师节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 闫冬 学生记者 于喜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主持召开教师节座谈会,听取了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加强教师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我校党委书记杨晓慧、校长刘益春赴京参会,并在座谈会上围绕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师范教育发展等方面工作作了发言。孙春兰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重要寄语精神,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以高水平教师支撑高质量教育。孙春兰强调,师范教育主要是培养教师,是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师范院校要坚持“师范为本”的办学定位,高水平综合大学也要积极参与教师教育,全面提升我国教师教育的整体水平。师范院校也要坚持特色发展。要加大对各级各类教师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培养质量,着力补齐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音体美等师资以及乡村教师的结构短板,加强优秀校长的培养培训,培养数量充足的高素质教师。师范院校更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把师范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怀教育进一步抓实抓好,使广大师范生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提升教书育人本领,走上教师岗位后能切实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关心支持教师教育工作,加大师范院校投入,推动师范生毕业即认定教师资格的相关政策落地,健全教师从教保障激励机制,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对广大基层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要更加关心,落实政策、提高待遇,使他们安心从教乐教。

  • 高夯教授当选 2020 年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本报讯(韩姗杉 报道)9月4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我校首届“郑德荣式好老师”、数学与统计学院高夯教授入选。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我校教师首次获此殊荣。同时,我校校友、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师窦桂梅也同期入选。自2010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单位每年遴选10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实绩突出,在社会上有良好声望的优秀教师作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取得了很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今年是第11届楷模推选活动,为加大表彰力度,从今年起,中宣部、教育部将联合宣传表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今年5月以来,经过各省推荐、媒体展示、公众投票、组委会推选,共推选出1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们涵盖了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兼顾了地域、民族、性别、年龄等因素,既有在抗疫中表现突出的名师大家(钟南山、张伯礼),也有在乡村默默奉献的一线教师。他们模范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认真贯彻“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事迹感人。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高夯教授立德树人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度报道。

  • 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入选生态环境部自然学校试点单位

    本报讯(逯焱 报道)近期,在生态环境部启动的自然学校能力建设、推广自然学校“三个一”建设模式的评选中,我校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入选“全国建立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单位。近年来,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在坚守科学研究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同时,依托我校师范类专业优势,适当调整了实验室功能定位,将自然教育纳入实验室重点工作范围,以不同形式先后举办多场活动,推动实验室在自然教育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 学校召开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工作布置会

    本报讯(陈雪娇 报道)9月1日,我校组织召开了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工作布置会。学校党委书记杨晓慧、校长刘益春、副校长韩东育、党委常委柏维春以及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人事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学院(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教师代表、人事秘书等百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人事处处长谷国锋主持。首先,韩东育回顾了我校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的历届实施情况,对比分析了近三年兄弟院校的申报入选情况,并对下一步的组织申报进行了工作部署。他在对今年各类别的遴选条件、岗位指南作详细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政策导向与设岗变化,明确提出了具体安排及工作要求,为各单位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指明了方向。随后,刘益春进行总结讲话。他强调,一是要关注“未来”,他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肯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指出青年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是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关键一环。二是要贴好“标签”,他强调人才培育要突出贡献和特色,鼓励青年学者凝练学术方向,立足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围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研究。三是要重视“基础”,指出教学是人才评价的重要内容,鼓励青年学者用好师范大学的平台特色与学科优势,讲好专业基础课,学校也要加大对优秀教学成果的培育力度。四是要更新“迭代”,通过绩效考核方式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学科和团队不断进步,不断培育出新的人才。五是要形成“合力”,学院要立足当前形势、抓住引才机遇,统筹校内现有人才、吸纳海外优秀学者,认真打磨申请材料、积极组织专家论证;相关职能部门要组建工作专班,协同做好审核与推荐工作,共同期待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