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中思考 在学习中成长

    记者:您认为当今大学文化建设的现状和要务是什么?程鹏万副教授:大学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和知识创新的水平。它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东师的教学环境逐渐变好,校园设施不断完善,这都有利于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开拓精神,促进创造的教育更好实现。二是精神文化作为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我校“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脚踏实地的学风都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弘扬与发展。三是制度文化作为一种内在机制,要维持秩序,更要制定合理的制度,让学生发挥自主性,树立责任感,未来更好地教育学生。现在国家提倡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好的导向,古代汉语这个学科也因此不至于没落。我们国家丰富的历史应该好好挖掘,如此珍贵的精神文化不弄好,再好的物质文化都无用。提高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加强对学中文的重视,这都是一个逐渐明朗的现象。而大学文化的建设很难,需要走的路也是任重而道远。大学作为社会一部分文化形态的存在,应尽最大努力担起重任,探索新的实现路径和方法,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提升社会风气。记者:您作为古代汉语专业的老师,您认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中,有哪些传统值得我们借鉴发扬?程鹏万副教授:首先,是“道”与“礼”。“礼,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古往今来,礼的文化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闵损芦衣顺母,刘恒亲尝汤药,他们懂得对父母的孝顺。明帝屈尊行礼,杨时程门立雪,他们懂得对师长的感恩。而如今,有的大学生身上会体现道德观念的缺失,如没有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老师的情感也逐渐淡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不复存在。我们的大学生应该重拾文化,让合乎礼和道的必要礼节在当今仍得到发扬。其次,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接受和掌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大学生不可好高骛远,应扎实基本功,了解传统文化。就像过年时候我们都会“贴对联”,可是很少有人清楚地知道春联背后的故事,蕴含的文化内涵,甚至贴的顺序都没有明确,更不知如何按照正常的方式写一幅对联,我们通过相声了解到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标准。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而知识含量的提升,从量变到质变,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提升道德素质。再次,在学术方面,要学习古人,要静下心来去学习,主动去学习,为提升自我而去学习。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一心向学,寻求学习机会,争取在学业上有所收获。而如今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中,学生们更应该抓住机会,不要过于急功近利,而是要真正在读书中陶冶自我,收获知识。只要对成长有帮助的,都要去学习。对于一些事物,我们不应只看到一部分,而是要懂得来龙去脉。比如看到一本线装书,你要了解线装书是怎么印出来的。就像不能走马观花式地旅游,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深入了解不肤浅。记者:请您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理解“创造的教育”?程鹏万副教授:每个人都不能停滞不前。我们是大学的老师,你们是未来的老师,都不可原地踏步。每个人的兴奋点都不一样,所以就要发掘所擅长的地方。而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有所铺垫,要从书籍和资料中学习并超越,掌握更多的知识才有创造的“资本”,否则只是天方夜谭。当老师就一定要创造,懂得学生的心理,塑造优秀的学生。作为老师,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特别像“古代汉语”这个学科,以前就是告诉学生诸如这个字通假什么,简单地记住就好。而现在要做的是引导大家思考,让大家在一步步思考中循序渐进地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有时老师讲的会和其他书里有所不同,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不同的声音各有何理论基础。尤其是一些像古代汉语这样的传统学科,它的实用价值并不太高,只是部分写作会用到文言,我不苛求大家都爱上古代汉语,但至少爱上思考,对古代的书籍能大致看懂,最好体会其中的乐趣,使其更具吸引力。大家要有扎实的基础,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足够知识的存储下,更要学会如何思考。现在学生上课问的问题很多都离不开教材,而只有读大量的书方可超越教材。有人说,读150本相关的书即可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共同方向的论著读到一定程度定会在这个点做得卓越。记者:您在之前的回答中都提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您认为应如何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大学的育人功能?程鹏万副教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何为道?孔子说道是仁义礼智信。所以说我们只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电子知识很多,我们最需要学的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人说现在的国学都是伪国学,所以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分辨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糟粕,如何辨别文化,要有真正的思考。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了解足够多的传统文化,这样在润物无声的熏陶中,方可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大学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大学生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着情操的陶冶、文化的沐浴、人格的升华和道德的洗礼,可促进良好道德观、价值观。(本文由学生记者 王启敏、高源 采访整理)

  • 勤俭节约树新风 艰苦奋斗筑梦想

    亲爱的同学们: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作为东师学子,我们应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积极行动起来,坚决对浪费说不,带头营造节约为荣、接力奋斗的社会风尚。为此,东北师范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一、节约粮食,拒绝浪费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要敬畏自然的馈赠,尊重人们的劳动,树立爱粮节粮观念,日常做到按需打餐、自觉光盘,用实际行动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争做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宣传员和践行者。二、理智消费,刻苦学习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侈消费,“量入为出”地合理安排生活支出,拒绝铺张浪费,将物质攀比转化为比学业、比进步的向上竞争,树立艰苦朴素、终身奋斗的人生信条,立志向、增本领、长才干,用实际行动诠释东师学子的“四实”品格,践行“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三、从我做起,争做榜样我们要用自身实际行动影响带动更多同学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带头践行文明用餐的行为习惯,树立爱国奋斗的理想抱负,争做勤俭节约新风尚的践行者,争做青春建功新时代的奋斗者。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厉行节约开始,从勤奋创新做起,共同引领文明、和谐、进步的东师校园风尚!东北师范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2020年9月21日

  • 大学生记者团纳新啦!

    如果你热爱文字,喜欢摄影,东北师范大学大学生记者团有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你愿意把真实和担当扛在肩上,那么这里就是你的家。在这里,你可以实现小小记者梦,挂着记者证、揣着纸笔、背着相机,有机会赶赴各类会议、活动现场,与各领域的佼佼者面对面沟通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大事小情。我们是谁?东北师范大学大学生记者团是我校唯一一个隶属党委宣传部领导下的校级学生组织。自1989年正式成立以来,记者团始终秉承“传递校园信息,解读大学精神”的理念,贴近全校师生,递送热点新闻,丰富校园文化,弘扬东师精神。历经30余年的成长壮大,大学生记者团现主要负责校报《东北师大报》的采写编辑,东北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抖音平台运营等工作。大学生记者团在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吉林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评比中屡获佳绩,与《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吉林日报》《新文化报》等多家媒体平台保持合作关系,为学生记者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平台和宝贵的锻炼机会。多年来,大学生记者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锐意创新、拥有扎实文字功底和出色业务能力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教育报》《新京报》、香港卫视、深圳报业集团、浙江电视台、《吉林日报》、吉林卫视、吉林人民广播电视台、长春广播电视台等知名媒体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都闪耀着我校学生记者的光芒。未来,每位学生记者将继续在党委宣传部老师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握时代机遇,努力奔跑追梦,进一步增强校园宣传力量,打造具有专业新闻素养和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高校媒体团队。我们做什么?新媒体中心:新媒体时代,大多数人对一所大学的初印象都来自于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你也是这样了解东师的吗?如果是,你愿意加入我们吗?在这里,你可以学习从策划到编辑的一系列新媒体技能,官微及官博运营部期待着你的奇思妙想,灵感闪光。校报采编中心:如果你喜欢追踪校园动态,关注热点事件,有一颗喜欢文字愿意表达的心,并对采访、写稿、编辑等工作有热爱与向往,那就来这里留下你的字迹,《东北师大报》期待着你的词采华章!视觉工作室:想要拿着单反漫步校园,拍出美丽的风景吗?想要学习剪辑、PS,做出精美的图片视频吗?视觉设计工作室会满足你的设计愿望,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切磋技能,共同进步!抖音及短视频中心:如果你喜欢玩抖音,并想让学校的抖音号在你的努力下,提高影响力,既幽默又有内涵,那这里便是你的最佳选择!快来加入我们吧!加入我们,能获得什么?与“大咖”聊天的机会优秀教师、十佳歌手、知名校友……你时常有机会采访校园内外的风云人物。掌握新技能的机会H5、秀米、PS、PR、新媒体运营、采访、写文案……只要你多学多练就能掌握技能、积累工作经验,还不让你心动吗!助攻就业记者团走出去的学长学姐说,参与校园媒体的经历可以为升学、就业的面试加分。提供学习机会,增长见识表现优秀的成员,暑期将有机会到吉林电视台、中国新闻网、《吉林日报》等各大媒体实习,接触真正的社会新闻。其余更多说不完的福利,等你来了慢慢发现……心动不如行动,如果你也热爱新闻、关心自己所在的校园,对写作有浓厚兴趣、有一定的文字功底,爱好摄影摄像,喜欢记录美好瞬间,勤奋、坦诚、认真、负责,那么,不论校区、年级、专业……都可以扫描下方QQ群的二维码加入我们!

  • 大力弘扬抗疫精神提升大学生使命担当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我国以国之名、以国家最高礼遇,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颁授勋章奖章,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点赞伟大抗“疫”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突袭,来势汹汹。疫情既是危机,也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了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在这场抗“疫”斗争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总书记强调,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这场抗“疫”斗争取得的战略成果,充分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我国取得抗“疫”斗争战略成果的根本所在和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向好发展的根本保障,充分彰显了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坚定执着、迎难而上、果敢坚韧的民族精神。面对疫情,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主动自我隔离,阻断疫情蔓延,为全国抗“疫”决胜取得主动权;全国抗疫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广大白衣卫士、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干部群众、志愿者,舍生忘死,逆行出征,分批次驰援武汉,增援湖北,舍小家、为大家,把个人、集体、国家和民族利益融为一体,凝聚强大力量,为全国抗“疫”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场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展现出的不怕吃苦、不怕艰难、不怕牺牲,主动请缨上抗疫一线的突出表现,充分展现出了我国青年一代激昂青春、奋发向上、一路向前的精神风貌。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主力军,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正当奋斗进取、增长本领的大好时机,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尤为关键,这将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引导大学生不忘初心跟党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力弘扬抗“疫”精神,目的是将抗“疫”精神切实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与行动引领,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担当,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首先,要将抗“疫”精神的学习纳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程的“温度”,丰富课程内涵,强化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其次,要将抗“疫”精神的学习与实践融入到党日活动、社团伴我行、大学生服务进社区、邀请抗“疫”医护人员讲战“疫”故事等系列化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推动抗“疫”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促进抗“疫”精神转化为实践行动,让大学生亲身体会抗“疫”精神的时代内涵,并转化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再次,弘扬抗“疫”精神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提升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育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团队协助意识;最后,要将抗“疫”精神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承担相应研究任务,不断培养自己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追求卓越、永不言败的顽强斗志,才能不断夯实自己作为国家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工作本领。(作者为我校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