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造就卓越教师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新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期次:第1359期       查看:180

【成果完成人】
  数学与统计学院  高 夯教授
  生命科学学院   魏 民教授
  教育学部     李广平教授
  化学学院     郑长龙教授
  地理科学学院   袁孝亭教授
  数学与统计学院  李淑文教授
  外国语学院    徐笑梅教授
 【成果简介】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最高层次学历教育,已成为中学教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造就卓越教师的主要途径。但自2009年全日制教育硕士招生培养以来,培养模式与培养成效一直不为社会认可,存在诸多问题。国立师范大学作为教师教育的主力军,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硕士培养新体系,探索培养新模式,示范与引领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是我们的使命担当与时代课题。
  东北师范大学以国家全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以发展与提升本科师范生“U-G-S”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经验为基础,在教育部、地方政府与合作中学的支持下,举全校之力,组建了跨行业、跨部门、多学科的300余人攻关团队,于2013年初启动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综合改革。本次改革以“创造的教育”与“融合的教师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培养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高素质创新型卓越中学教师为目标,通过与25所优质中学共建“卓越教师培育试验区”,构建基于职业环境的教育硕士培养平台与培养模式,推进教育硕士培养的系统创新。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1.创建了以职业环境为依托,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体验-提升-实践-反思”教育硕士培养新模式;
  2.创新了促进学科素养和教育理论素养“共振双强”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并开拓性建设了系列教材;
  3.首创了贯穿教育硕士培养全过程、层级递进的教育实践体系;
  4.建构与优化了大学、地方政府和优质中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的模式与保障机制。
  本成果已应用于4届650余名教育硕士培养中,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经验与做法上升为国家相关政策予以推广;同时得到国内同行高校的认同与采纳;改革实践推动产出了一批教育科研成果,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发表SSCI和CSSCI论文27篇。
 【研究与实践背景】
  创新型国家建设,急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有大批富有创造力的卓越教师。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议》和《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方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教师职前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卓越教师的重要使命。但自2009年全日制教育硕士招生培养以来,一直没有形成能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的培养模式,也难以达成培养卓越教师的目标,培养过程与环节存在着诸多难题需要解决。
  东北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始终以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教师教育为使命担当,以服务与引领基础教育创新为根本职责,以示范与引领我国教师教育创新发展为重要任务。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走出了一条震撼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长白山之路”;新世纪创建的本科师范生 “U-G-S”教师教育新模式,更是引发了同行院校的效仿与持续探索。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教育强国的新时代,创建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新模式”,在提升与发展了本科师范生“U-G-S”教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造就高层次卓越教师的新模式,并有效破解了“教育硕士培养脱离职业环境、培养模式学术化”“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卓越教师素养发展需要”“教育实践实施难、成效低”等制约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升的现实问题。
 【创新之处】
  本教学成果的创新点在于:
  1.创建了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提升职业适应性、发展性与创造性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针对教育硕士培养脱离职业环境等问题,创建了“体验-提升-实践-反思”培养模式。“体验”是深入中小学去现场观察、体验、感悟教师职业和教育活动,促进职业理解与师德形成;“提升”是通过实践来深化对课程学习的理解,并以理论促进对教育实践认识的提升;“实践”是开展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演练与发展职业能力,坚定信念强化师德;“反思”是指将“反思”融入到培养的全过程、全环节,以反思融通理论与实践,发展批判思维与探究能力。这一模式引领和推进了培养的系统变革,优化了各环节的实施成效,提升了学生的适应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2.开发建设了促进学科素养与教育素养“双强共振”的卓越教师培养课程体系。 卓越教师培养需要有深厚的学科底蕴、扎实的学科基础、融会贯通的学科理解、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育思想和素养,本项改革填补国内空白,率先开发建设了13门深化学科理解课程,重构了4门以教师职业实践为导向的教育素养课程,强化了教育硕士的学科素养与教育素养。
  3.构筑了全程贯通、层级递进的教育实践体系。针对教育实践类型与功能单一、实施粗放低效等问题,首创了“基础+应用+研究”的教育实践体系,将教育实践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以不同类型的实践满足差异化的教育功能需求;同时,教育实践的主题化、递进化任务设计,课程化组织与实施管理,多元化考核评价,显著提高了教育实践成效及目标达成度。
 【应用效果】
  本教学成果的应用效果主要表现在:
  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大学教师产出丰硕研究成果,组建的跨学科攻关团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硕士培养研究方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显著。
  改革成果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所参考;改革成果得到主管部门高度认可;改革经验辐射国内同行高校。